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情势变更原则与合同落空原则/张世琳

时间:2024-06-18 03:06: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情势变更原则与合同落空原则

张世琳


〔摘要〕 情势变更在大陆法系体现为情势变更原则,在英美法系体现为合同落空原则,本文简要介绍了情势变更原则和合同落空原则,并指出我国应借鉴情势变更原则,尽快建立情势变更制度。
〔关键词〕 情势变更 合同落空 公平原则

一、大陆法系的情势变更原则
1. 德国
《德国民法典》不承认情势变更可以构成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事由,只在第242条规定了债务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 此外别无情势变更原则的一般规定。有学者认为关于双务契约的第321 条、关于消费借贷的第610条和关于使用借贷的第605条中有情势变更的含义。[1] 《德国民法典》第321条规定:“因双务合同而负有先为给付义务的人,在合同订立后另一方的财产发生明显减少,并由此危害对待给付的请求权时,可以在对待给付履行前或在对待给付提供担保前,拒绝其负担的给付。”这显然是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规定。[2] 第610条规定:“约定给予借贷人的,如无其他规定, 在另一方的财产状况明显减少,并由此危害偿还请求权时,可以撤回约定。”此处撤回约定是解除合同还是撤销合同,由当事人自行解决抑为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处理,颇令人费解。有学者认为是贷与人解除消费借贷的预约。[3] 因为传统民法视消费借贷为要物契约, 贷与人交付标的物之前的约定属于消费借贷的预约。第605条规定:在下列情形,出借人可以终止借用:1.因其未预见到的事由而需要使用出借物的;2.贷用人违约使用物,特别是擅自将借用物交付第三人使用,或因未尽其应尽之注意而使物受到重大危害的;3.借用人死亡的。这三个条文的内容与现代所谓情势变更原则存在一定差异。但情势变更问题毕竟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法律允许法官变更合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当时流行的解释是德国著名民法学家翁德夏(Windscheid)的观点:情势变更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前提的变更,而这个前提可以看作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的附加条款,但这种前提也不同于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于是法律行为的效力与其前提的成就与否无关,但前提的变化毕竟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若因此产生显失公平的状况,则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辩,进而请求变更或解除该法律行为。[4] 这显然是德国人惯用的抽象假设,是严格遵从传统民法固有的专门概念的结果。这种观点被称之为“默示条款说”。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内的经济陷入危机,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巨大的合同风险增加了合同履行的难度。对此德国法院采取两种方式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一是把《德国民法典》第275条关于当事人可因债的履行不能解除合同的规定,扩大解释为经济上履行不能也可以解除合同;二是采纳了“法律行为基础学说”,以“实质合同的概念”,注重合同履行的直接效益以及履行的结果的公正性的做法取代了死守“观念合同”的做法。[5] 并且对于第二种方式,德国的新债法在313条中作出了交易基础丧失的规定。但是该条只是以概括的方式规定了由判例所发展的交易基础丧失制度的主旨,并未对此作一个详尽的列举规定。[6] 未作详尽列举的规定,是因为法律行为的基础(即情势)很难确定:法律行为基础与大陆法系民法典所追求的形式理性不同,它强调的是实质理性,无法用严格的民法概念进行解释,在方法论上已经突破了现存概念法学的框架,很难融入民法典的逻辑体系之中;又由于它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结果,其内涵与外延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只能由法官来解释,而且适用时有严格的条件限制。[7]
2. 法国
根据《法国民法典》所信奉的契约自由原则,法律允许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当经济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时(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数据加以确定),尤其是当有关价格出现重大波动时,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或解除合同。如果当事人未就契约变更问题达成协议,那么法律是否允许法官变更契约呢?《法国民法典》第1147条规定:“当债务的不履行是由于不应归究于债务人的外来原因时,除非债务人负有担保责任,否则,债务人对之不承担民事责任。”第1148条进一步规定:“如债务人系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而未履行给付或作为的债务,或违反约定从事禁止的行为时,不发生赔偿损失的责任。”不但是《法国民法典》中只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而未有情势变更原则,并且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法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也是奉行合同的强制力原则,否定对合同进行司法变更的可能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大大贬值,按理说,法院对契约变更的态度应该有所变化,但直到1950年,法国最高法院仍然坚持适用《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的规定,并明确指出:“法官无权确定或认可一项提高了的价值而使合同一方当事人得以不按照其订立的合同条款履行义务。”
然而与司法判例截然相反的是法国国会通过著名的“波尔多煤气案件”的判决,确认了关于情势变更的原则。自1916年起,法国国会就允许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者通过国家的补偿而免除因情势变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国会的作法并非是对契约的直接变更。法国现代民法学者认为,强迫债务人以30年甚至3 个世纪以前约定的条件履行合同义务,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因此,法律规定情势变更原则是必要的。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契约的变更将会使其他相关契约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对经济领域某一部门的不平衡调整有可能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以至于引发经济领域普遍的不平衡。所以,法律规定情势变更原则又是危险的。在宁肯不公正或宁肯影响经济稳定两者之间,法国法律不可能作出单一的选择。即是说,既然允许变更合同的一般原则将导致经济的不稳定,那么,就不能规定这种一般的原则,但这并不排除法庭在具体、个别的情形下为维护公正而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8]
3. 日本
日本明确规定了情势变更原则。情势变更原则是指缔结契约后形成契约的基础事实发生了显著变化,若仍然按契约内容执行则对当事人显失公平,违反信义,则此时即可以修定契约内容或者否定契约效力。同时,日本民事判例认为,如果发生了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要件,改订契约内容又遭对方拒绝,或者改订契约内容不可能无意义时,可承认契约之解除权。 [9]
二、英美法系的合同落空原则
英美法解决情势变更问题的法律原则称为合同落空(Frustration of Contract)。有学者认为,合同落空最初见于1863 年的“租用音乐厅判例”:被告同意将音乐厅租赁给原告,用以举行演奏会, 租期为4天,每天租金为100英磅。但在租期尚未开始之时, 音乐厅就被大火焚毁,对此,双方都没有过错。原告向被告提出诉讼,要求赔偿因不能提供音乐厅而造成的损失。法院裁定,被告胜诉。[10] 但这一判例显然是“严守契约原则”的一种例外,是将特定物因意外事故损毁灭失作为免责事由规定的,也被学者们认为是现代履行不能理论的来源。现在英美法系的学者一般认为合同落空是指合同的目的落空(Frustration of purpose),并认为该理论源于1903 年由英国上诉法院判决的著名案例“克雷尔诉亨利案”。1902年英王爱德华从维多利亚女皇继承了王位,决定举行加冕典礼。为了观赏这场典礼,亨利与克雷尔谈妥,亨利在6月26日和27 日的白天租赁克雷尔在楼上的公寓房以便从窗户向街上观看。双方约定,租金为75英磅,先付25英磅。 然而在6月22日,下议院发出通报,国王要作阑尾炎手术,加冕典礼将改期举行。亨利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拒绝再向克雷尔支付剩余的50英磅租金,合同的目的因该典礼的取消而落空,因此亨利支付租金的义务被取消了。法官强调,目的落空并不等于当事人履行不能。[11]
英国法认为:合同落空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后,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失,而是由于事后发生的意外情况而使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谋求的商业目标受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履行的合同义务,当事人得予免除责任。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88条对合同落空的定义是:“凡以任何一方应取得某种预订的目标或效力的假设的可能性作为双方订立合同的基础时,如这种目标或效力已经落空或肯定落空,则对于这种落空没有过失或受落空损害的一方,得解除其履行合同的责任。除非发现当事人另有相反的意思。”[12]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15条规定:未能按时交货或不交货的卖方在下列情况下,不负违约责任:(1)如果发生了某种意外事件使合同变得实在难以履行,而这种意外事件按照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是不会发生的;(2)由于卖方恪守外国政府或本国政府的规章而使得合同实在难以履行。[13]
三、我国应建立情势变更制度
我国应借鉴大陆法系的情势变更原则和英美法系的合同落空原则在合同法中规定情势变更制度。
首先,情势变更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是正义价值在合同法中的体现。对正义这一终极目标的追求,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人们之间的交往很简单的早期社会,由契约自由而衍生的"契约必须严守"的信条可以保证实现形式上的公平正义。由于契约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地位相差不是太悬殊,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虑完全的契约自由中所蕴含的隐患。因而此时在民法领域中,意思自治的重要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社会交往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在某些情况下,形式的公平正义与实现公平正义不相一致而相分离。契约一方当事人明显地处于弱者地位,如果完全贯彻契约自由原则,就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明显不公平,法律之追求开始倾向于实质的公平正义。这种趋势于合同法领域中之表现,就是情势变更制度的确立。非因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而使合同之履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此时,如果严守契约,虽符合契约自由之要求,必会产生当事人一方不当得利,而另一方无过失受损的不公平结果。情势变更原则弥补了契约自由的不足之处。
另外,意思自治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自己责任,也即当事人仅对因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而在情势变更,根本没有当事人过错之存在,如果将该变更产生的不利后果完全由无过错之当事人一方承担,显然不合意思自治之基本要求。[14]
其次,情势变更制度的确立有利于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有的学者认为,尽管我国法律未规定情势变更制度,但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情势变更原则,司法解释完全可以作为本案处理的法律依据。不可否认,最高法院曾出台过若干有关情势变更的司法解释和文件,;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表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购销煤气表散件合同纠纷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函》[(1992年3月6日),法函[1992]27号]中首次承认情势变更:“就本案购销煤气表散件合同而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无法预见和防止的情事变更,即生产煤气表散件的主要原材料铝锭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国家定价为每吨4400元至4600元,上调到每吨16000元,铝外壳的售价也相应由每套23.085元上调到4l元,如要求重庆检测仪表厂仍按原合同约定的价格供给煤气表散件,显失公平。对于双方由此而产生的纠纷,你院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27条第1款第4项之规定,根据本案实际情况,酌情予以公平合理地解决。”上海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经济审判座谈会纪要也都认可了情势变更,甚至将其称为情势变更原则。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表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购销煤气表散件合同纠纷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函》发布于1992年,其处理案件的依据是原经济合同法,合同法颁布后,这一司法解释是否继续有效,值得研究。至于上海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经济审判座谈会纪要也都认可了情势变更,但是,这两个纪要关于情势变更的规定,只不过是一种法院审判实践中形成的“裁判上固定见解”,[15]毕竟不是司法解释,不具有实证法律的效力,尚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在我国法律未明文规定情势变更制度的前提下,仍有法院适用情势变更作出裁判。如在张某与饮食公司的承包合同解除纠纷[16]一案中,法院认为,“非典”在本案中构成情势变更,因此张某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不应被视为违约;“非典”对张某履行合同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没有达到只有解除合同才能消除的程度;双方本可以通过变更合同内容等让步方式进行协商解决,但张某却未能以尊重契约,诚信公平的态度进行善意的磋商,使得合理变更合同,使得继续履行合同成为不可能,因此张某应承担解除合同造成的大部分损失。在本案中,张某利用了情势变更事由要求解除合同,存在过错构成违约,但法院却在判决解除合同的同时认定张某不构成违约判决张某不承担违约责任,对饮食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违反了情势变更制度所依据的公平原则,造成了新的不公,有悖于情势变更制度设立的目的,是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体现。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再发生,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应当尽快建立情势变更制度。
再次,确立情势变更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迈入WTO的门槛,国际经济、政治的风云变幻,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经济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意味着只有遵守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加入WTO,同时也应该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规则,履行各项条约义务。在国际法上,情势变更制度也早已被确认,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97条规定:“法律行为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之事由,致情势变更非当时所得预料,而依其原有效果显失公平者,法院应依职权公平衡量为增、减给付,或变更其他原有效果之判决”。[17] 1985年的国际商会(ICC)制定的《不可抗力与艰难情势规则》明确界定了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的界限,而且国际商会和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的大量案例都已将情势变更制度视为普遍接受的法律准则。但是,在适用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认为情势变更制度是“契约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危险的例外”,要求作严格和狭义的解释。[18]
以国际竞争为背景的世界舞台在网络信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作为合同订立基础的特定的一般关系,如法律秩序、经济秩序、货币的特定的购买力和交易条件等,难免会不可预见地发生显著的变化。例如,当价格异常波动引起情势变更,以及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会使国内某些进出口产品合同的履行变得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适用情势变更制度,来保护参与国际竞争的我国法人的利益。[19]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尽快制定情势变更制度。

注释:
[1] 郑玉波 《民法债编总则》 三民书局1987年版,第397页。
[2] 王家福 《民法债权》 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05页。
[3] 同上,第262页。
[4] 杨建华 《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57页。
[5] 邱鹭凤等 《合同法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9页。
[6] 朱岩译,《条文及官方解释》,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7] 关涛,《情势变更原则辩》,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
[8] 尹田编著,《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267页,第313-317页。
[9] 邓曾甲著,《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页。
[10] 何美欢,《香港合同法(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11] 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9页。
[12] 冯大同、梁仁杰,《国际商法》,1991年5月,第158页。
[13] Blair J•Kolase,Leg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1984,第629页。
[14] 刘现肖,《为情势变更原则辩护》,中国民商法律网,2002-3-19

湿租外国民用航空器从事商业运输的暂行规定

民航局


湿租外国民用航空器从事商业运输的暂行规定
1993年1月22日,民航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的需求,保障飞行安全,根据国家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承运人(以下称承租人)租赁外国民用航空承运人(以下称出租人)带机组的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旅客、货物、邮件航空运输的活动。
第三条 按第二条规定的方式租赁民用航空器称为湿租民用航空器。
第四条 湿租民用航空器必须按照本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未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国外湿租民用航空器。

第二章 条 件
第五条 湿租民用航空器,承租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国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客货运输的民用航空承运人;
二、经营航空客货运输五年以上;
三、航空器维修、使用和营运方面具有相应的设施、人员和丰富的经验。
第六条 湿租民用航空器,出租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出租人所属国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客货运输的民用航空承运人;

二、被合法指定并已经营国际航线三年(含)以上;
三、经营航空客货运输十年以上,营运经验丰富;
四、有严格的飞行安全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安全飞行记录。
五、具有对湿租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和航材供应能力。
第七条 湿租的民用航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登记国合法有效的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证,航空器外表有相应的国籍登记标志;
二、该民用航空器所有权为出租人拥有;
三、符合登记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正式签发的文件上载明的对该型航空器一切技术和商务要求;
四、具有登记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的适航证和无线电电台执照。
第八条 湿租民用航空器的机组成员均应持有其本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的执照和体检合格证,其中驾驶员应有英语通话能力,并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飞行规则和空中交通管制规则。
第九条 担任机长的驾驶员除具有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一、具有担任国际航线机长的经历;
二、具有熟练的英语能力,正确地用英语通话;
三、总飞行时间不少于3000小时,在该型湿租民用航空器上的飞行时间总数不少于500小时;
四、具有I类仪表着陆标准;
五、具有紧急处置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 经出租人和承租人商定,可由承租人提供适当数量的中国乘务员参加湿租航空器乘务组工作,但乘务方面的责任仍由出租人负责。
中国乘务员参加湿租航空器乘务工作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持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有效乘务证和健康合格证,并有一年以上的客舱飞行服务经验;
二、在飞行中,中国乘务员必须服从机长的统一领导。
第十一条 湿租航空器开始营运飞行前,出租人应对中国乘务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之熟悉客舱紧急安全和服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应急撤离程序。
第十二条 在必要时承租人可应出租人要求,为其机组提供翻译人员,以便准确地沟通机组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和承租人派在机上工作的人员之间的联系。但飞行安全责任仍然由出租人承担。提供翻译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驾驶舱内有固定的、带有安全带的供翻译人员使用的座位,并装有供翻译人员使用的耳机、话筒及其它必要的安全设备;
二、翻译人员必须熟悉航行用语、飞行设备用语及其他技术用语,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翻译;
三、翻译人员与机组之间的配合,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的配合,应该在飞行前经过演练。

第三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责任
第十三条 承租人应事先向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湿租民用航空器的申请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承租人方可对外正式谈判、签订租机合同。
第十四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租人国籍及合法性;
二、出租人历史和经营情况、安全情况;
三、出租人机队情况、飞行人员情况;
四、出租人维修能力;
五、拟飞航路情况;
六、拟飞机场的飞行区条件及相关的地面接受能力;
七、拟租的航空器的简况及其基本技术数据;
八、市场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出租人的内容,如有必要,可按规定程序通过适当途径考察了解。
第十五条 承租人与出租人双方签订的租机合同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本规定所要求的条件;
二、具备下列必要条款:
1.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住址,法定代表人;
2.合同签订的时间、地点;
3.湿租的民用航空器的型号、登记号和制造厂序号;
4.航空器的维修;
5.飞行安全责任的承担;
6.租赁费用及结算方式;
7.保险;
8.湿租期限;
9.合同的生效、变更、终止;
10.争议的解决;
11.法律规定必须明确的其它事项。
三、合同须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十六条 出租人应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申请适航证和人员执照认可声明,同时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或者经合法证明的文件复印件:
一、登记证、适航证、机组成员执照和体检合格证;
二、航空器飞行手册;
三、航空器载重平衡手册;
四、航空器技术规范或型号规范;
五、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的型号、所记参数、译码地点;
六、最低设备放行清单;
七、快速检查单;
八、飞行员飞行记录本或者相应的机组成员资格证明;
九、出租人运行管理手册或者等效文件;
十、机组在中国境内飞行期间的技术管理方案;
十一、登记国颁发的有关飞行安全方面的有效规定;
十二、登记国民航当局批准湿租航空器的文件;
十三、其他要求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如湿租航空器与在中国登记的航空器或与先行湿租过的航空器相同,中国民用航空局可视情况对该次湿租航空器某些资料和文件予以豁免。
第十七条 出租人应负航空器适航安全责任,应当做到:
一、按登记国规章完成维修、改装和修理;
二、按登记国规章保持维修记录;
三、按登记国规章,发现失效、故障和缺陷后向登记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设计部门报告;
四、按登记国规章执行强制适航要求;
五、满足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涉及飞行安全方面对航空器要求的任何变动。
出租人应负机组飞行安全责任,应当做到:
一、按登记国对航空器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标准实施飞行;
二、按登记国有关规章保证机组成员飞行的持续合格性;
三、遵守中国民用航空局在中国境内飞行的有关飞行规则。
第十八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三周时间内对湿租的航空器及其机组的有关资料和文件进行审核,符合本规定的可颁发适航证认可声明和机组成员执照认可声明。湿租航空器到达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航空器和机组进行检查复核,发现与提供的资料和文件不符的,即行取消认可声明。
第十九条 湿租航空器的适航证和机组成员执照未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认可声明,该航空器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商业飞行。

第四章 航线和机场
第二十条 承租人必须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申请计划飞行的航线和机场。中国民用航空局接到申请后,在四十五天内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
第二十一条 承租人申请的航线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国境内的国际航路;
二、飞行占有量未饱和的航路;
三、某些特定的国内航线;
第二十二条 承租人申请的机场(包括备降机场)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国际机场;
二、某些特定的国内机场;
三、机场飞行区条件及设施符合该型湿租航空器的技术性能并具备保证湿租航空器起降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条 使用湿租的民用航空器的航班应当是以承租人所在地的基地机场为始发地。
第二十四条 承租人在使用湿租航空器飞行前,必须与所飞机场的机场管理机构签订机场使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五章 营运管理
第二十五条 承租人应当向机组提供必要的飞行资料,并对飞行人员讲解中国民用航空飞行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湿租的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起飞前的航务放行,由机长和承租人的航务签派员(或其代理人)共同商定,当意见不一致时,由承租方负责人(值班经理)决定,采取安全程度较高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湿租的航空器在飞行中如因天气或者机上设施发生故障,必须偏离规定的航路时,应当事先取得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八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及其地区管理局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航空器的运行和机组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九条 出租人及其机组、承租人应当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飞行事故征候、事故和航空器运行中的重要事件。
第三十条 湿租的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营运必须携带登记国颁发的有效国籍登记证、适航证和无线电电台执照及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适航证认可声明。上述证件必须置于航空器内明显位置处,可供中国民用航空局随时查验。
第三十一条 湿租航空器的机组成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时,必须随身携带有效执照、体检合格证和执照认可声明。
第三十二条 湿租航空器营运期间,其外部的国籍登记标志及出租人公司标志必须正确清晰。
第三十三条 湿租航空器营运期间在机身外部左侧前旅客登机门附近应有承租人租用的明显标志。
第三十四条 湿租航空器必须满足中国民用航空局有关营运中的民用航空器仪表、设备及性能限制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在湿租期间,出租人若由于航空器维修、改装或其他适当的理由,用同型号的航空器更换原航空器,必须重新申请适航证认可声明,并附加说明替换的航空器与原航空器的差异。
第三十六条 湿租航空器营运期间,出租人更换或者增加机组成员,必须按初始申请程序重新申请执照认可声明。
第三十七条 湿租航空器应该办理旅客伤害险,行李和货物险,对湿租的航空器及其对第三者责任险。
第三十八条 出租人的机组和其他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三十九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将依法给予罚款、取消认可声明或者停止商业飞行的行政处罚。
注:1997年1月6日民航总局已对此条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如下:
第三十九条修改为:“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可以取消其有关认可声明,并可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罚款、暂停运营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第四十条 湿租的航空器发生事故时,依照中国有关规定组织调查,该航空器登记国可派人作为观察员参加。
第四十一条 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执行发生争议时,应当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应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在争议未解决时期内,出租人和承租人应保证飞行安全,并保证航班计划的完成。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对湿租的航空器和机组成员颁发认可声明,可以向承租人收取必要的合理费用。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关于《湿租外国民用航空器从事商业运输的暂行规定》的说明
当前,国内民用航空运输面临运力紧张、供不应求、买票难的形势,估计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扭转。1992年,新疆航空公司经批准从乌兹别克斯坦湿租两架伊尔-86飞机(客位300人),投入航班营运,这对缓和当时困难是一个可行的临时性办法。其他航空公司也认为这是一条路子,纷纷提出申请,要求依照新疆航空公司的做法湿租飞机。湿租飞机增多,势必在安全和管理上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而原有的一些规章已不能涵盖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尽快研究适当办法,以保证湿租飞机依据一定的规范程序和标准要求,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在我国民航发展的一定时期内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局领导要求抓紧制定这样一个管理规范的指示,我们根据适航司、飞标安监司、航行司、基建机场司、公安局、国际司、企管司、计划司等提供的意见和资料,分析了新疆航空公司湿租经验和合同以及北方航空公司新近签订的租机合同,于1992年12月23日起草了《湿租外国民用航空器从事商业运输的暂行规定》(讨论稿),李副局长审核后,分送有关司再次征求意见,并于1993年1月3日召开了有关司参加的会议,对讨论稿进行了讨论、修改。大家认为基本可行,建议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发布。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制定这个规定的出发点主要是从保证飞行安全方面考虑,并对此作了重点和详细的规定,在经济上和一般商务方面只作了一般规定。
二、出租人和承租人明确规定必须是一航空承运人即航空公司,而且是有经验的航空公司(第二、第五、第六条)。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可靠,防止滥用湿租。
三、承租人的条件之一,原规定有十年以上经营航空客货运输经验的要求,大家认为这个时间太长,故改为五年。对出租人的要求更严一些,原规定的年限不变,仍为十年(第五、第六条)。
四、关天翻译问题。考虑到新疆航空公司湿租飞机的飞行经验,派翻译协助机组有利于飞行,为了使责任分明,规定飞行安全责任仍由机组负担,同时规定了翻译的严格条件和“在必要时”派翻译的限制(第十条),同时不降低对机组成员语言能力的要求,严格执行规定(第八、第九条)。这样规定,既严格把住条件,又考虑到实际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湿租飞机能顺利营运。
五、关于乘务组问题,在新疆航空公司和北方航空公司的湿租飞机合同中未作规定,但在新疆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使用租机的实际作法中,配备了少量的中国乘务员,以利于对中国旅客的服务。对此,我们在该规定中对乘务组作了规定(第十一条),提出了要求,在飞行中服从机长的指挥,并强调在营运之前要经过培训,使之了解客舱安全服务设备的使用及应急撤离程序。
六、关于航线问题,规定除中国境内的国际航路外,还包括某些特定的国内航线(第二十一条)。这里,“某些特定的国内航线”是指目前港龙能飞的国内航线,也包括在个别情况下,经过特殊批准的其它国内航线。由于国内航线涉及到地理坐标处理等复杂问题,还不能普遍使用湿租飞机。因此,其它国内航线运力问题可用湿租飞机腾出来的飞机来解决。
七、关于机场问题,规定除国际机场外,还包括某些特定的国内机场(第二十二条)。这里,“某些特定的国内机场”是指目前港龙能飞的国内机场。除上述机场的其它国内机场,也涉及到管理上的许多问题,须按规定程序专门批准。
八、关于适航管理问题,有两点需作说明:
(一)本规定规定飞机适航责任由登记国承担。目前,国际上对湿租飞机适航安全责任的承担问题尚在研讨中。西方国家主张把适航安全责任由登记国转移到经营国。但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明确表态。考虑到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国际上湿租飞机的实践也很少,为安全起见,我国仍用目前国际上的一般原则由登记国及出租人承担航空器适航责任,我国民航当局掌握监督、检查和管理权,并认真履行之。
(二)为使湿租飞机的登记国责任更明确,建议适航司尽快与湿租飞机登记国民航当局适航部门进行谈判,签订有关协议,使湿租飞机适航安全责任的承担在更高层次上得到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互免签证协议的修改换文

中国政府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互免签证协议的修改换文


(签订日期1988年2月2日 生效日期1988年4月30日)
             (一)中方去文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致意,并谨就中巴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达成的互免签证协议,申述如下:
  中方持因公普通护照赴巴的人员均系从事公务活动,简化此类人员的入出境签证手续,将有利于增进中巴两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交往。为此,谨建议将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87)部领六字第234号照会第一条修订为“中方持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公务、因公普通护照的人员和巴方持有效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外交、官员护照的人员,通过对方对国际旅客开放的所有口岸入境、出境或过境,免办签证”。
  上述建议,如蒙大使馆代表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复照确认,本照会和大使馆的复照即构成中巴两国政府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互免签证协议的修改协议,并自大使馆复照之日起第三十天生效。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于北京
             (二)巴方来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致意,并谨确认收到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88)部领六字第21号照会。现转载该照会全文如下:
  (内容同中方去文)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谨确认巴基斯坦政府同意贵部上述照会的修改意见。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印)
                       一九八八年三月三十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