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

时间:2024-06-26 08:06: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0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常委会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于2006年3月22日银川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2006年5月17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的决定

(2006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批准《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由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5月12日


银川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

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管理,规范新建住宅的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居民入住的基本条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对新建住宅及与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实行交付使用管理制度。新建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其配套设施应当具备居民入住和使用的基本条件,并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方可交付使用。

分期建设的新建住宅项目,实行分期交付使用管理制度。

个人建造的自住房屋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银川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的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管理工作。

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新建住宅的交付使用由负责房产行政管理的部门管理,业务上接受银川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新建住宅建设工程竣工并经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住宅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所在地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申请。申请人申请时,应当提供新建住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室外管网、隐蔽工程等按规划要求建设,并提供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相关文件、资料。

第五条 申请办理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住宅生活用水纳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

(二) 住宅用电按照电力部门的供电方案,纳入城市供电网络,不得使用临时施工用电;

(三) 住宅室内供热设施安装调试完备。集中供热的,小区管网与集中供热主管网镶接;

(四) 雨水、污水排放纳入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系统;确因客观条件所限需采取临时性排放措施的,应当经环保、建设、水务等部门审核同意,并确定临时排放的期限;

(五) 住宅室内设计有燃气管道的,应当完成住宅室内、室外燃气管道的敷设并与燃气管网镶接;

(六) 住宅小区内电话通信线、有线电视线敷设到户,设计有宽带数据传输信息端口的,端口敷设到户;

(七) 住宅小区内道路施工完成,并与城市道路或者公路相连;

(八) 完成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基础建设;

(九) 完成住宅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建设;

(十) 施工机具、临建工程、建筑垃圾、剩余建材及构件全部拆除清运完毕。住宅建设工程分期建设的,建成的住宅与施工工地有明显有效的隔离措施;

(十一) 按照规划要求完成教育、社区卫生、物业用房、环卫、邮政、文化体育、停车场(库)及其他商业服务、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的配建。住宅建设工程分期建设,本项规定设施尚未建成的,应当有可供过渡使用的相应公共服务设施。

第六条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出的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交付使用条件的,准予颁发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不予颁发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的,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交付使用的新建住宅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交付使用条件的,有权向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 新建住宅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未取得交付使用证擅自交付使用新建住宅的,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交付使用,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处以交付使用的房屋销售额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罚款。

新建住宅建设单位以欺诈手段取得交付使用证的,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交付使用,撤销交付使用证,并处以交付使用的房屋销售额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十的罚款。

第九条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规定,不依法颁发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或者接到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举报不依法及时调查处理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纳税单位设置办税人员试行办法

江苏省政府


江苏省纳税单位设置办税人员试行办法
江苏省政府



为保障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促使纳税单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确保国家财政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凡在本省境内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单位,均应配备负责本单位纳税工作的专职或兼职办税人员(以下简称办税员)。
二、办税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工作认真,作风廉洁,办事公正,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熟悉有关税收政策法规和本单位具体的纳税环节、纳税程序,准确、及时办理有关纳税事项;
(三)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财会工作经验,了解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
三、办税员由纳税单位的财务部门提议,经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审核合格的,由市、县税务局发给《纳税单位办税人员证书》(证书由各省辖市税务局根据所附式样统一印制,证书为红色塑料封面,封面字为黄色烫金,证书芯为十六开硬板纸)。
四、办税员在纳税单位财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税务机关的指导。
五、办税员的任务:
(一)宣传和贯彻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监督本单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掌握本单位生产经营、资金运用和纳税额的增减变化情况,整理、保管各项纳税凭证、资料,并按期上报税务机关。
(三)协助税务部门做好本单位税源调查、预测、税款征收、减免税调查申报工作以及办理其他有关的纳税事宜。
六、办税员的职权:
(一)对本单位纳税凭证的使用、管理和解缴税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向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汇报。
(二)对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不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决定,有权拒绝执行,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反映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对单位乱摊乱挤成本等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行为,有权进行监督检查。
(四)负责向税务机关申请印制、购领发票和其它票据,并对各种票据的使用、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办税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本人工作调动或不能胜任工作以及其他原因必须更换的,应按本办法第二、三条规定的条件、程序予以更换和调整,并收回办税人员证书。
八、各单位领导应积极支持办税员的工作,提供工作便利,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九、对阻碍办税员行使职权,甚至打击报复的,税务机关可提请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对认真执行办法,在办税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办税员,税务机关应给予表彰并予以适当奖励;对不履行职责,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办税员,由税务机关提请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处理。
附:证书封面式样——
12cm
--------------
| |
| |
| 纳税单位办税人员 |
| |
| |
| 证 | 16cm
| |
| 书 |
| |
| |
| ××市税务局 |
| |
--------------
(证书芯式样)
20cm
--------------------------------
| |
| ××市纳税单位办税人员 |
| 证 书 |
| 同 志: 税 字第 号 |
| ————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
| 经研究决定,聘请你为 办税员,具体负责该单位 |
| —————— |
| 的纳税工作。 | 14cm
| |
| 特发此证 |
| ××市(县)税务局 |
| 年 月 日 |
--------------------------------



1989年1月13日

广州市敬老楼(院)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敬老楼(院)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街道敬老楼、农村镇敬老院的管理,参照《广东省敬老院管理办法》,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敬老楼(院)是街道、镇举办的基层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是基层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敬老楼(院)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行养老与康乐相结合,并使之成为本地区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的中心。
敬老楼(院),分别由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领导,并接受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三条 敬老楼(院)收养的对象是:
(一)城镇居民中无生活依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农村五保户(含孤儿)。
(二)城乡孤老烈属、孤老复员退伍军人。
(三)街、镇集体企业的孤寡退休职工。
有条件的敬老楼(院),可自费收养本地区的部分老人。
传染病或精神病患者,不得收养。
第四条 坚持入楼(院)自愿,出楼(院)自由的原则。凡需入楼(院)者由本人申请,经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审核后报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敬老楼(院)发出入楼(院)通知后,方能入院。
第五条 入住楼(院)者的原有财产仍属本人所有,可由本人保管或委托亲友、敬老楼(院)代管。去世后,其财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生活护理制度和卫生工作制度,搞好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对患病者要及时治疗。
敬老楼(院)应与本街、镇卫生院建立联系,做好对住楼(院)者的疾病防治和定期保健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敬老楼(院),应设立医疗室。
第七条 敬老楼(院)应搞好生活管理,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添置生活福利设施。要办好集体饭堂,膳食要注意适合老人胃口,做到饭热菜香和多样化。有条件的楼(院)可适应老人的特点和需求,为老人配备个人厨具、燃料,代购食品等,方便老人独炊。
第八条 敬老楼(院)应组织住楼(院)者参加一些必要和有益的学习活动,并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以楼(院)为家,发扬团结友爱、互谅互让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执行楼(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条 敬老楼(院)应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增强身心健康。逢年过节及老人生日,可举行节俭有益的慰问、祝寿活动,要创造条件组织老人开展康复活动。
第十条 敬老楼(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种养、加工、服务和商业等小项目的生产经营以增加敬老楼(院)的经济收入,并可成立各种形式的敬老基金会。接受企、事业单位和华侨,港、澳、台胞,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和赞助,以改善敬老楼(院)设施和住院老人的生活。
楼(院)办经济实体可吸收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管理工作,所得收入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
第十一条 敬老楼(院)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指定的专职干部或设院长(副院长)负责,并按入住老人总数的15~20%比例配置工作人员。其院长和工作人员应享受当地街、镇集体企、事业人员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院长(副院长)、专职干部要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人担任。
管理人员要挑选遵纪守法,热心为老人服务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对表现不好或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可以依照合同规定解聘。
第十二条 敬老楼(院)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由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管理人员代表和住楼(院)者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小组,其中老人代表应占三之一以上。
民主管理小组在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的领导下,协助管理本楼(院)伙食、卫生、文娱、学习、生产、财务收支等。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楼(院)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十三条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责。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财务、■■■■■度。会计、出纳、总务由管理人员兼任或老人代表担任。财务收支帐目要日清月结。每月张榜公布,物资进出仓库要验收、登记。
第十四条 敬老楼(院)的生活标准,应相当于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并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敬老楼(院)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属城镇救济孤老的,由国家救济费按标准列支,街、镇、居委给予适当补贴;属农村五保户,实行由镇统筹或镇、村、队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楼(院)老人领取优待金、抚恤金的,要从优待金、抚恤金中缴交基本生活费。
对自费入楼(院)的老人,敬老楼(院)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报上一级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执行,项目应包括基本生活设备费、医疗护理费、伙食费等。
第十五条 敬老楼(院)的基建、设备、管理、维修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区、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六条 区、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教育和发动各单位干部和群众支持敬老楼(院)的建设,协助打扫卫生,绿化、美化环境,为老人做好事等。
社会各方面应扶持敬老楼(院)办好经济实体,在税收、场地、资金、技术、原材料、燃料、电力、产、供、销等政策方面予以优惠照顾。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应加强对敬老楼(院)的业务指导,帮助敬老楼(院)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由敬老楼(院)或主管部门分别情况,对直接责任者予以批评或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十九条 村办敬老院可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89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