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试行办法

时间:2024-06-01 11:27: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3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试行办法

农业部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试行办法


(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农业部发布)

根据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试行规定精神,为加强兽医微生物菌种毒种及病原性原虫类虫种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组织和任务
一、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工作,由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
二、根据具体情况,部分兽医微生物菌种由农业部指定有关单位负责分管,纳入管理中心菌种统一编目。
三、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承担以下任务:
(一)兽医微生物菌种及原虫病虫种的收集、鉴定、保藏、交换和供应;
(二)菌种及原虫病虫种的保存方法和鉴定方法的研究;
(三)根据国家统一编目要求,编制菌种虫种目录。对新收集的菌种进行编号登记,并报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四)办理对外交流和交换菌种。
四、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保藏、鉴定菌种的人员和经费,分别由管理中心和分管单位负责。
第二条:菌种分类
五、根据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危害性分为四类:
(一)牛瘟、口蹄疫、猪水泡病、马传贫、真性鸡瘟、非洲马瘟等强毒菌种;
(二)牛肺疫、马鼻疽、炭疽、破伤风、狂犬病、伪狂犬病、猪瘟、布氏菌病、结核、钩端螺旋体等强毒菌种;
(三)不属于(一)、(二)类的其他强毒菌种;病原性原虫类虫种;
(四)供生产和检验用的各种弱毒菌种。
第三条:收 集
六、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可根据需要向国内有关单位索取菌种。
七、凡单位或个人分离鉴定、筛选得到的有一定价值的菌种,应将该菌种及有关资料,送交管理中心或分管单位进行鉴定复核,确认有保存价值者,即编入国家菌种目录予以保管。
凡单位或个人培育的有一定价值的弱毒菌种,经有关方面鉴定,确认已成为稳定的独立品系,有保存价值者,方可将该菌种及有关资料送交管理中心或分管单位,编入国家菌种目录。
第四条:保 藏
八、凡具有详细的历史及有关鉴定资料的菌种,均由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负责保藏管理。
九、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对保藏管理的菌种,均应按时鉴定,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保存,应保持菌种的原有特性。
十、管理中心及分管单位应制定严密的安全保管制度,建账、建卡,专人负责。
十一、分管单位应将以国内外收集保藏的有关菌种及时报管理中心备案。
第五条:供 应
十二、各单位索取菌种,必须说明菌种名称、型别、用途及数量。
十三、(一)、(二)类菌种应严格控制供应范围,经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局审定,认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使用条件者,经农业部批准,方能供给。
十四、使用(三)类强毒菌种的单位,须持经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局审定有试验条件,同意领用的公函,由管理中心或分管单位直接供应。
十五、(四)类菌种,除生产用各种弱毒菌种须经农业部批准外,可由使用单位具函直接索取。
十六、所有供应的菌种应有明晰的标记,标明名称或代号、代数、移植或冻干日期等,并附菌种分发证书。邮寄菌种时应按卫生部、邮电部、交通部、铁道部颁布的关于菌毒种邮寄与包装规定要求办理。凡不能邮寄的菌种及(一)、(二)类菌种,必须派专人领取。
第六条:使 用
十七、使用单位须制定使用、保存菌种的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十八、经农业部或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局批准使用(一)、(二)类菌种的单位,应有严格的隔离设备和措施,严防散毒。试验结束时,应由单位领导监督销毁并将情况以正式公函报管理中心备查。
第七条:对外交换
十九、凡从国外引进动物病原微生物菌种、虫种,须经管理中心审定报农业部批准。向国外供应或交换菌种、虫种,亦须经农业部批准。
二十、国内尚未保存的菌种或不同类别菌种须从国外引进时,由需用单位开具清单(包括品种、名称、型别、株名、国别及其保存单位名称等)填写中、英文本各一式三份,送交管理中心汇总,报农业部批准向国外索取。
二十一、单位或个人从国外引进或交换得到的兽医微生物菌种、虫种,应将该菌种、虫种或其复制的培养物一份及有关资料送交管理中心或分管单位保藏。
第八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


(2000年3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关于建设银行系统保卫部门对刑事、治安案件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建设银行系统保卫部门对刑事、治安案件管理暂行办法

1990年8月3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城市分行:
为了加强建设银行系统内部对刑事、治安案件的管理,有力地打击刑事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刑事案件立案范围。
一、暴力犯罪案件。
二、盗窃犯罪案件。
三、其它案件:(一)应报公安机关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案件;(二)公安部(85)公发23号《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工作细则(试行)》中规定应予立案的案件;(三)发案行领导交办的案件。
第二条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及管辖。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发案行按性质分别立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上级保卫部门报案。
1、抢劫金库、运钞车、营业室、储蓄所(柜)的现金、有价证券,数额在200元以下的(含未遂案件);
2、盗窃金库现金、有价证券数额在200元以下的(含未遂案件);
3、盗窃、抢夺、诈骗现金、有价证券,数额在200元以上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分行保卫处以重大案件立案,并指导发案行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工作:
1、抢劫金库、运钞车、储蓄所、营业室,现金或有价证券数额达200元以上的;
2、盗窃金库,现金或有价证券数额达200元以上的;
3、盗窃、抢夺、诈骗银行现金、有价证券数额达2000元以上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分行保卫处以特别重大案件立案,要及时赴现场指导工作,并于24小时报告总行保卫处:
1、凶杀、抢劫造成职工伤亡的;
2、抢劫银行现金或有价证券数额达1000元以上的;
3、盗窃金库现金、有价证券数额达1000元以上的;
4、盗窃、抢夺、诈骗银行现金、有价证券数额在10000元以上的;
5、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的;
第三条 分行保卫处立案的重大、特别重大刑事案件,须填写《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立案表》报总行保卫处。特别重大刑事案件审理结束后,须向总行保卫处报送结案报告。
第四条 分行保卫处汇总本行系统季度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后,须填写《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刑事案件季报表》。季度刑事案件统计截止日期为每季度末月底,报总行日期为下季度首月7日前,如本季度内未发生刑事案件,也要函告总行保卫处。
第五条 重大治安案件管理范围:
一、盗窃、抢夺、诈骗银行现金、有价证券数额在200元以下的;
二、丢失枪支弹药的;
三、枪支走火的;
四、重大安全事故,如丢失或被盗联行印章、密押、压数机、金库钥匙、凭证、票据等;
五、运钞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
六、重大火灾等。
第六条 发生重大治安案件要及时逐级上报至分行保卫处,特别重大情况,分行保卫处应及时报总行。分行保卫处每季度汇总情况,并填写《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重大治安案件季报表》和刑事案件季报表一并报总行保卫处。
第七条 各分行不得擅自更改报表的格式和内容。
第八条 现行有关管理制度,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应根据本规定予以调整。
本暂行规定自1990年8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