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可否声请脱离问题的批复

时间:2024-06-17 11:11: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可否声请脱离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可否声请脱离问题的批复

1951年11月2日,最高法院华东分院

一、关于张鼎臣同志以其家庭封建落后,申请割断其父子关系这一问题。你们所拟意见,我们大致同意:惟父母子女间,虽因政治观点,有前进与落后的不同,但在他仍应负的抚养教育义务或赡养扶助义务,不能因此而消灭;至于应受的抚养教育权利或受赡养扶助权利,以及继承遗产的权利,则可以声明抛弃。
二、(略)


机械部关于在国内公务活动中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机械部


机械部关于在国内公务活动中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994年7月7日,机械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一系列规定精神,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国内公务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机械部的实际, 现对部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的接待安排、赠送和接受礼品、参加庆典礼仪活动、 严禁用公款旅游等问题,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 关于部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得超过当地接待标准问题
(1)部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执行公务,包括到企事业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及其他公务往来,都应轻车简从, 严格按当地规定的接待标准食宿,不得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2)部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执行公务,不准重复报销或超标准报销,不准重复享受补助。
二、关于部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准赠送和接受礼品问题
(1)本规定所称的礼品,是指礼物、礼金和有价证券。
(2)在国内公务活动中,如召开庆祝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剪彩等,一般不要赠送和接受礼品。
(3)部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公务活动,不准以任何名义赠送和接受礼品,不准向企事业单位及人员索要礼品。 各企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给部机关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送礼; 任何人不得将公物以个人名义赠送他人。
(4)对在国内公务活动中确实难以谢绝而接受的礼品,应当妥善处理。按市场价格计算,价值150元人民币以上的礼品,受礼人应在回单位后的一周内,将所收礼品交所在单位办公室,统一保管和处理。
三、关于部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庆典礼仪活动问题
(1)部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庆典礼仪活动应从严控制,对于必须参加的活动,主管部门可派2~3名代表,有关部门可派1名代表;参加京外单位的庆典礼仪活动更要从严掌握。
(2)各企事业单位对庆祝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应严格控制。必要的庆典礼仪活动,应坚持“热烈、隆重、节俭、 实效”的原则,尽量控制规模和人数,不搞互相攀比,杜绝铺张浪费。
(3)部领导参加各种庆典礼仪活动,由办公厅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安排。各司局由其办公室从严掌握,统一安排。
四、关于严禁用公费旅游问题
(1)部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借出差、开会、培训、调研等名义用公款旅游。外出执行公务应按计划执行, 不得中途滞留或绕道去风景名胜地区游览。
(2)部机关及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学会、协会、研究会)主办的会议、培训等活动中,每次可允许就地组织一次参观游览活动, 但必须当日返回。
五、上述各项规定,部属企事业单位及学会、协会、 研究会的党政领导干部可参照执行。
六、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上述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 要及时予以表扬。
七、凡违犯上述规定的,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并视情节轻重及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本规定由驻部监察局负责解释。如上级有新的规定, 则按上级规定执行。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关于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关于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通知

2002年12月31日  国统字〔2002〕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统计局、计委、经贸委、财政厅(局)、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管理局,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增强国民经济核算在总体框架、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的国际可比性,2000年以来,我们对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做了重大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新体系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充分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在方法上更加科学,既考虑到需要,又考虑到可能。新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5张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2张附属表组成。5张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2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全面实施,将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将于2003年开始逐步实施。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为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加强对新体系的宣传和业务培训,加强相关的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基础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提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需的有关财务、统计和业务资料,以及有关的行政记录,保证全面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任务的顺利完成。